
清洁工具本来是用来保持居家干净卫生的,但如果使用不当,反而可能成为细菌来源地,产生异味,甚至危害健康!
1、海绵:至少1个月换一次
洗碗海绵是厨房清洁不可或缺的工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张羽仪2024年在该院公众号刊文介绍,洗碗海绵独特的疏松多孔结构虽然有利于吸水和起泡,但也为微生物提供了理想的生存条件。
洗碗海绵中包含上百种细菌,局部密度最多可达每立方厘米500亿个细菌。有研究显示,洗碗海绵中包含超过118类不同属的362种细菌。海绵中大多数细菌并不会马上致病,但有部分是机会致病菌,包括弯曲杆菌属、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变形杆菌属、沙门菌属和葡萄球菌属等。
健康时报资料图
解决措施:
定期清洗洗碗海绵有用吗?答案是:作用不大!海绵的多孔结构可以在表面形成生物膜,使洗洁精的抗菌作用成分失活。
研究表明使用洗洁精或者酒精对海绵浸泡消毒,或者使用微波炉等手段进行高温消毒,也只能将海绵中的细菌总量降低60%。所以定期清洗海绵的效果并不佳,我们能做的只有勤换。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感染管理部助理研究员朱仕超曾在医院微信公号刊文建议,每次用完洗碗海绵都要洗净、挤干水分,然后悬挂放置。定期更换洗碗海绵,至少1个月换一次。
2、抹布:日常清洁1个月一换,接触餐具更要勤换
张羽仪2024年在该院公众号刊文介绍,厨房的抹布时间久了,可能会散发出异味,即便清洗过后,这些异味也难以彻底去除,同时材质也会变得僵硬。抹布用久了会出现变臭变硬的情况,这是因为在使用过程中抹布沾染了大量油渍污物和水垢导致纤维变硬,也为微生物提供了生长环境,促使它们快速繁殖代谢死亡,所产生的硫化氢等物质使得抹布变臭。
而且抹布通常“一布多用”,擦擦桌子洗洗碗,可能造成致病菌的交叉污染,会进一步增加健康隐患。
中华预防医学会曾发布的《中国家庭厨房卫生调查白皮书》显示,通过活动搜集的洗碗布单块细菌总数最高的高达5000亿个,这些洗碗布中更包含了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念珠菌、沙门氏菌等在内的19种条件致病菌。③
健康时报资料图
解决措施:
对于抹布也需要勤更换,清洗后悬挂晾干,定期使用消毒剂浸泡或者煮沸消毒,最好做到“专区专用”。建议用于日常清洁的抹布1个月更换一次,接触餐具的抹布更要勤换。
3、拖把:一定要科学清洁
据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当拖把清洁污垢时,自身也成了污垢的“收容所”,而且久用且没有科学清洁的拖把,会有特殊的味道,比如微生物代谢产生的含硫化合物(臭鸡蛋味)、含氮化合物(腐鱼味)、挥发性脂肪酸(酸馊味)、有机物腐败残留(汗臭/腐肉味)和织物材料变质产生的酸臭味等。
尤其是清洗后未及时晾干的拖把,会成为一个“微生物温床”。即便是科技感十足的智能清扫电器,其相对封闭的污物袋,也存在类似问题。
研究表明,医院中未彻底干燥的清洁工具会使铜绿假单胞菌等耐药菌在24小时内快速增殖,而通风和干燥可抑制细菌生长。
解决方法:
单纯地用清水冲洗、用普通清洁剂或者开水烫洗效果都不是很好。建议——
(1)物理清除:清除毛发、食物残渣等大颗粒污垢。
(2)化学消毒:借助清洁剂对顽固污渍进行深度清洁。可参考医学专业消毒规范处理拖把上滋生的病原微生物,定期使用0.1%-0.5%的含季铵盐化合物或500毫克/升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清洗。
(3)干燥抑菌:彻底干燥是最便捷有效的抑菌手段:阳光暴晒6小时即能杀灭拖把内99%以上的细菌;而相对湿度<40%的干燥环境可显著降低材料表面的微生物丰度和多样性。
(4)其他:适当增加拖把的更新频率,包括智能清扫电器,也务必严格按照产品说明,及时清理或更换配件,防止这些清洁工具成为细菌传播的“帮凶”。
4、毛巾:建议3个月换一次
许多人一条毛巾的使用寿命都超过一年,有的人更是坚持没烂就不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感染管理部助理研究员朱仕超、华西临床医学院张治伟2021年在该院公众号刊文介绍,具有中空结构的毛巾,经常沾水,又不一定完全晾得干。在卫生间这种潮湿温暖的环境下,毛巾就更是成为病原微生物的温床。
每次使用毛巾时,使用的人都会将天然的皮肤微生物和任何其他来源的微生物转移到毛巾表面,这些微生物又会在毛巾上进行大量繁殖。一条毛巾用得越久,上面的病原微生物数量就可能越多!
2014年中国纺织品协会对五个城市的人群使用毛巾的习惯和毛巾上的菌落数做了调研,发现多数毛巾含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念珠菌、大肠杆菌等病原微生物。
虽然毛巾上的微生物一般不会让你生病。但当有伤口或者免疫力下降时,大量的微生物还是有可能致病的。
健康时报资料图
解决方法:
建议3个月换一次毛巾最合适。此外,不共用毛巾、经常保持毛巾干燥,每周清洗一次,出太阳的时候拿到阳台晒一晒等等。
(原文链接:家里这4样东西,正在偷偷繁殖细菌!你可能天天在用!)